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文学与传媒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学院9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充满着斗志与热情,在活力四射的兰桂之月、在乡村与城市之间,书写属于文传学子的担当与诗意篇章。
文学与传媒学院积极开展2025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融合文化传薪、支教暖心、政策宣讲、调研学习的实践旅程,充分展现了文传学子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
【非遗传承多精彩,赋能成长育新人】
我院共派出5支队伍,以“非遗传承”“特色课程”“宣传推广”等为主题,组建社会实践团队。
为响应国家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沙田麒麟传韵队前往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东澳村,宣传推广被列入惠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沙田舞麒麟民俗。通过记录传承人表演细节与民俗活动场景,以舞麒麟激活非遗现代传播势能,赋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为传统技艺传承注入青年智慧。
童创星轨队作为2025年七彩假期国家级项目重点团队之一,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团队之一,在惠州市大亚湾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等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非遗文化课程、作业辅导等形式,为儿童的身心成长与文化素养的提升贡献力量。
童心未来队以“关爱留守儿童,助力教育”为宗旨,前往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街道丰苑社区,通过非遗文化课程等形式,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青禾载梦队结合前期的实践经验,来到惠州市惠阳区大亚湾澳头街道亲青家园,通过专业化、趣味化的教育服务,通过开设非遗课、特色课、学业课等课程,探索“高校+社区+学校”联动的教育帮扶模式,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稔山青耘实践队正式进驻惠东县稔山镇芙蓉村新时代文化实践站,开启“送教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团队通过书法课、小小演说家、剪纸课、科学兴趣课、安全教育课等,为当地30余名青少年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乡村文旅的推广注入了青春力量,还助力青少年提升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更搭建起了育人与服务社会的桥梁,让青春力量有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青少年成长。
活动剪影
【走访宣讲两手抓,支教融心促成长】
另外3支队伍则以“走访倾听”“政策宣传”“心理教育”等为主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千灯同舟队走进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河㙟镇,以支教为抓手,设置了涵盖人文、心理等多领域课程,实现寓教于乐、综合育人的目标。同时组建探访小组,走访百岁老人与退伍老兵,传承红色基因,倾听人生经历,感悟生命厚度。该队伍还与当地文旅合作进行宣传推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队伍在校级等媒体平台投稿超30篇,总浏览量破10万。
助学暖阳队来到惠州市惠东县白盆珠镇横江村,开展“国家资助政策下乡行”专项宣传实践活动,以入户宣讲、AI创新、定点摆摊、校园浸润、乡村调研为多元抓手,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横江村落地生根。
育见心晴支教队前往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川龙村党群服务中心,创新采用多维艺术浸润模式,以文本、音乐、舞蹈、影视等为载体,帮助儿童消解成长焦虑与心理干预的陌生感。
3支实践队伍不仅通过优质课程与心理关怀为当地青少年拓宽了视野、促进了全面成长,更以政策宣讲和技术创新推动了国家惠民政策的精准落地。活动既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也展现了当代青年服务社会、担当责任的精神风貌。
活动剪影
【教师文化深调研,助力乡村谱新篇】
最后1支薪火湖洋队以“教师文化”“实地调研”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来到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大湖洋村,通过聚焦大湖洋村百年间走出300多名教师的文化传承机制的方式,梳理其发展脉络和客家文化对于教师文化的影响,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助力该教师文化在新时代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推动乡村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稳步前行,也为其他地区乡村教育与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活动剪影
【实践答辩展风采,凝心聚力启新程】
9月16日晚上,文学与传媒学院于旭日楼422会议室举办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答辩会,文学与传媒学院团委书记孙嘉创、辅导员刘建辉、张雯担任此次会议的评委。
会议现场
成果汇报
各个团队进行成果汇报后,辅导员孙嘉创老师就汇报要求、宣传效果等方面对各实践团队提出建议。孙嘉创老师指出各队伍应提前、充分熟悉汇报内容。其次,他强调各实践队伍完成实践活动后需加大宣传力度、凸显团队的活动亮点,并在汇报时总结实践活动的影响范围,重点强调宣传报道成效。最后,孙老师表示各队伍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成果,积极申报项目。
辅导员孙嘉创老师总结发言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各支队伍收获颇丰。希望未来我院学子能继续以躬行践履的实践精神,书写属于文传学子的辉煌与篇章!
摄影:各社会实践团队 骆清
撰稿:袁君晖
初审:张雯 张雨萱
复审:施少翰
终审:马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