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家门听师语:听见乡村教育的坚守与期待
——薪火湖洋队第四天纪实
2025年7月6日,随着对大湖洋村逐渐深入的了解,惠州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薪火湖洋队继续在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叩开师门,细细聆听各位老教师的教育故事。薪火湖洋队通过访谈、经验整理、采风等多种形式,持续探索、不断挖掘大湖洋村乡村教育的独特魅力。
围坐长谈:细聆坚守故事
盛夏的阳光直直砸在青石板路上,灼得人睁不开眼,实践团队分为两队开启了一天走访工作。
第一小队随着村委工作人员走访了大湖洋村的周老村长。队员们围坐一圈,听老村长讲述从前读书的不易。“以前的人都是边耕田边读书,即使这样也还是要读书”。讲到这句话时,笑意爬满了周村长满是褶皱的面庞,洋溢着这位老村长对读书最纯朴的热情。这种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在大湖洋村源远流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大湖洋村村民。
与此同时,第二小队在村主任助理的带领下来到老教师周老师的家中。在与队员们的对话中,这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一点点回忆着自己的教学经历,为队员们提供了许多从教的经验和建议。
沉淀反思:梳理资料
午后,成员们纷纷开始了对于上午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工作反思。在队长小罗布置工作后,队员们全心投入到逐字稿的整理、教师小传的编写、访谈问题的优化等工作中。
队员们有的逐字逐句核对访谈录音,生怕遗漏任何珍贵细节;有的将照片存档,用光影定格访谈瞬间,共同探寻着大湖洋村乡村教育薪火相传的深层内涵,致力让大湖洋村的教育文化被更多人熟知。
入户畅谈:深剖教育理念
晚间,实践团队再次兵分两路,一支学生队伍跟随村委干部入户采访有37年教龄的周老师。周老师眼里淌着暖意,仔细地描述着与学生的点点滴滴。除了自己的学生,周老师还回忆起了自己最钦佩的教师——王老师。王老师教授了周老师英文、普通话以及乐器书法等,在周老师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教育的种子。
另一支队伍则采访了“尚学”家风浓厚的周老师及其女儿,深刻感受到了大湖洋村“尊师重教”的传统。其女儿作为中年教师在教师职业不断面临挑战和冲击中,不断调整教学教育方法,既保留传统教育的纪律内核,又注重互动和创新,给了团队成员许多教学启发。
这些扎根乡土的教育者,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育人真谛。或许乡村教育的希望,就藏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里,藏在每个点亮学生眼眸的瞬间中。
经过一天的探访,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故事在队员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使队员们受益匪浅。接下来,薪火湖洋队将继续推进调研工作,不断探索大湖洋村乡村教育的独特魅力。
拍摄|谢钥凰
撰稿|黄子芮
排版|徐雯沁
初审|王萍、张雯
复审|施少翰
终审|马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