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您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薪火湖洋队|溯源教育薪火 厚植文化根基

2025年08月02日 01时54分40秒浏览次数:10设置

溯源教育薪火 厚植文化根基

DAY3

  2025年7月5日,惠州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薪火湖洋队在大湖洋村继续深耕实践,以采访、溯源、实地走访为笔,书写乡村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生动篇章,在夏日村落的光影流转中,挖掘历史与当下的碰撞出的奇妙故事 。

  清晨,大湖洋村的朝气与实践团队的热忱同频,团队兵分两路,开启一天的调研活动。


双线并行探教育


01 第一分队

 在村书记、村主任助理的引领下,团队成员向周校长及其妻子张老师请教交流。访谈中,周校长分享了任教时的趣事、教育经验与管理心得;张老师则讲述了一线教学的温暖瞬间与坚守故事,队员们都为之深深触动。最后,周校长向团队成员表达了关心与期望,并结合自身扎根教育、培育人才的经历,为青年师范生传授经验,展现了优秀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02第二分队

 第二分队的成员于村委会二楼会议厅持续进行教师文化溯源工作。成员们继续梳理文献、整合口述资料,在泛黄档案与鲜活讲述里,探寻当地教师文化传承脉络,挖掘大湖洋村乡村教育的历史基因。

 


复盘整理再出发

 


01 复盘沉淀,萃取访谈精华

  午后,团队齐聚复盘。围绕上午采访,成员们梳理对话细节,提炼周校长夫妇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案例。从教学困境突破到育人初心的坚守,这些内容成为团队成员们理解乡村教育生态的生动注脚

 

02 分工协作,推进成果转化

  明确下午分工后,团队高效行动:部分成员将访谈转化为逐字稿,留存原始素材;另一部分则聚焦周校长夫妇等优秀教育者,撰写人物小传,凝练教育精神;溯源小组则收尾教师文化的整理工作,让零散资料编织成系统的乡村教育文化图谱

 

傍晚探校品传承

 


  当天边的彩霞渐渐拉开傍晚的帷幕,书记和助理带着实践团队前往敦化小学。踏入校园,育贤亭、仁甫亭静静伫立,诉说着创始人周仁甫先生的教育肇始初心。


  石碑上“敦品笃学,化育英才”的校训勉励着一代代大湖洋村的老师,他们既是周仁甫先生教育理念的守护者——数十年如一日地站在三尺讲台,将朴实的品格与扎实的学识注入每一堂课;亦是新时代教育的开拓者——在百年校训的引导下,引入多媒体教学、跨学科实践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让“化育英才”的内涵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团队成员们真切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正源于这般默默的坚守与精益求精的探索。

 

 

文字:陈溢荣

摄影:谢钥凰

排版:杨馥羽

初审:王萍、张雯

复审:施少翰

终审:马锦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