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动态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  院务动态  新闻动态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文润童心,情聚川龙

2025年07月20日 11时28分07秒浏览次数:10设置

一、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育见心晴支教队

实践时间:2025年7月14日至7月18日

实践地点: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川龙村

指导老师:孙嘉创、张雯

团队成员:侯丽雯、邓丽雅、张心柔、曹斯彧、陈福贝、吕晓缘、李嘉瑶、陈浩

核心理念:团队聚焦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以“文学素养”与“艺术疗愈”为双翼,独创“心理健康+手工体验”教学模式。我们不只传授知识,更致力于用文字的力量滋养心灵,用双手的创造释放情绪,陪伴孩子们“遇见”内心的晴朗。

二、实践背景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之际,为响应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学科渗透”的要求,本支教队以“AI赋能+学科融合”为创新支点,将心理疏导无痕融入趣味课堂,探索一条可复制、有温度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三、实践过程

7月13日,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张雯携“育见心晴”突击队抵达川龙村,一场简单而隆重的座谈会顺利举行,双方凝共识,明方向,聚合力。紧接着,在村委的大力支持下,一场为期五天的“心手相牵,共绘晴天”夏令营正式拉开帷幕。

会议过程

大合照

(一)以科学启智,探情绪之源;以乐音绘心,谱快乐之章

课程伊始,队员们便将心理学知识巧妙融入科学与音乐之中。“生气河豚”实验,让孩子们在气球膨胀中直观感受情绪的积压与释放;“彩虹搭桥”则在毛细现象中展现了连接与沟通的力量。音乐课堂上,孩子们在“听歌识曲”中感知旋律与情绪的共鸣,更亲手制作“快乐唱片机”,将抽象的幸福用画笔定格,让快乐有形、有声、有色。

成果展示

(二)以舞姿释怀,展自信之翼;以文墨疗愈,觅成长之迹

动态的课堂同样精彩。“自信盲盒”情景剧,让孩子们在演绎中理解共情,勇敢表达;活力的舞蹈教学,则让他们发现身体语言也能绽放多样的情绪。静心阅读环节,团队精选疗愈文本,引导孩子们在《小公鸡和小鸭子》等故事中,学习互助、识别情绪,并制作专属的“情绪色卡”,搭建起一座从文本到内心的桥梁,学会为自己的情绪“对症下药”。

情景剧演绎

(三)以巧手造物,塑坚韧之心;以艺术慧眼,悟匠人之魂

手工活动是本次夏令营的核心亮点,它将情绪的疏导付诸指尖的创造。在“撕纸造景”课上,孩子们将烦恼写于纸上,毅然撕碎,再用碎片拼贴出美丽的画作。这一过程不仅是物理上的解压,更是心理上的“破”与“立”——在解构负面情绪后,重塑艺术之美。而在“螺钿承艺”非遗体验中,孩子们在贝壳与木器的打磨间,不仅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更在“慢工出细活”的专注中,沉淀心性,感悟匠心精神。

(四)以光影回眸,惜相伴之谊;以结营寄望,赴成长新程

夏令营的尾声温馨而感人。孩子们在“时光拼盘”上画下数日最难忘的瞬间,在《熊出没》的光影中重温友谊与善良。结营仪式上,队员们为优秀学员颁奖,送上真挚的祝福。这不仅是一场活动的结束,更是孩子们带着爱与方法,走向内心晴朗的新起点。

大合照

四、成员心声

侯丽雯(队长):我们希望“育见心晴”能真正让孩子们“遇见心晴”。这次活动不仅是乡育成长,也是我们的自我成长。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在于温度与创新的融合,用真心贴近孩子,用创意点亮课堂,才能让知识与爱一同扎根。

曹斯彧(队员):五天虽短,情谊绵长。看到孩子们从拘谨到敞开心扉,学会用我们教的方法调节情绪,我无比动容。这段经历让我确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用心的陪伴与引导,就是开启宝藏的钥匙。

张心柔(队员):教育是双向的奔赴。孩子们汲取新知时,他们的认真与坚韧也在滋养我。我们感受到教育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样也是我们作为传授者自我成长的修行。这样的双向成长,让教育充满着温暖与爱。

图文:育见心晴支教队

初审:张雯

复审:施少翰

终审:马锦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