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6月30日,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李耿晖、辅导员张雯携由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8名学子所组成的“沙田麒麟传韵队”奔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正式开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实践征程。
大合照
满心期待:团队在初识沙田中聚焦非遗文化
团队抵达沙田镇后,当地乡村振兴组中层干部陈晓文、文化宣传组组长林雅琪、副组长黄懿苗对李耿晖副院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详细介绍沙田镇的基本概况。随后,双方就“宣传推广沙田镇非遗文化舞麒麟”这一主题开展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校地协同:双向需求在沟通探讨中精准锚定
座谈会上,沙田镇文化宣传组组长林雅琪明确提出:“影像需呈现麒麟舞踩青、踏七星等六大传统舞步原真性,同时,希望视频作品能够突出省级非遗申请背景下的传承创新”,让客家麒麟文化走得更深更远。乡村振兴组中层干部陈晓文强调,视频拍摄要聚焦客家舞麒麟“优雅行走”的独特风格,这是区别于其他地区麒麟跳跃式表演的独特之处,同时希望能够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典故及其美学特征,利用镜头深度解析麒麟头单角、圆角的特征以及“兽不伤及无辜”的文化隐喻。
对接地领导干部发言
团队即时回应,确立“典故起源-美学特征-文化传承-形式创新”的视频叙事主线。李耿晖指出,这一叙事主线思路清晰,是典型的宣传结构,可按此切实推进拍摄进程。同时,从专业角度来说,建议团队在创作中,先搭建“视频框架”后补充“镜头血肉”,即要先把视频结构写好,再是注意内容的合理补充,通过镜头表达思想、传达蕴涵,以此产生理想的宣传效果。张雯则表示,沙田麒麟的IP形象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将会指导学生队伍在拍摄形式和画面剪辑上做好创新,竭力完成沙田麒麟文化推广任务。
副院长李耿晖发言
协作落地:校地之间资源与创作的深度配合
沙田镇文宣副组长黄懿苗提出将为团队开放沙田麒麟文化馆核心拍摄场域,满足团队所需的访谈非遗传承人等各项拍摄需求,并为团队成员建立安全机制,要求团队成员每日报备行程,提供联系方式。沙田镇文化宣传组组长林雅琪主动提出为团队提供相关拍摄素材,避免学生为拍摄素材不断奔波。
会后,团队成员采取分组策略,经过讨论确定拍摄脚本、视频方案与人物角色,并与当地核对拍摄重点,形成“需求提出-方案调整-执行反馈”的协作闭环。李耿晖还指出,此次实践产出的结果主要以“三分钟中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同时,以“10秒左右的创意短视频”为辅,助力宣传推广。此次实践产出的系列视频,将展现青年大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也将助推沙田镇宣传舞麒麟文化,以新力量助力新发展,萌生新动态,推动新时代非遗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沙田麒麟文化馆
据悉,该队伍是文学与传媒学院首支前往实践地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充分展示文学与传媒学院大学生突击队为实现乡村振兴、帮扶地方发展的精神风貌。更重要的是,文学与传媒学院与沙田镇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前者为镇方提供短视频创作培训及麒麟IP视觉优化支持,后者为校方挂牌“乡村振兴影像实践基地”。这种校地联动模式,既以专业影像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也为学院实践教学开辟了深耕地方的鲜活场域,真正实现“用镜头记录传统、以合作共促发展”的双向奔赴。
摄影:李堤
撰稿:李堤 陈凯纯
排版:吴兰芳
初审:张雯
复审:施少翰
终审:马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