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惠阳区秋长街道的历史文脉与乡村振兴实践,落实“双百行动”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7月1日,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字汇非遗团队在学院李耿晖副院长的带领下赴秋长街道周田村开展文化IP调研及文旅资源考察。本次调研通过座谈交流、非遗探访与实地拍摄,全景式记录秋长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深厚底蕴。
上午,调研首站来到秋长街道周田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干部举行座谈。村委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周田村在党建引领下的发展现状、特色农业产业、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文旅融合规划以及古村落保护举措等,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
开展座谈会
了解周田村的发展
随后,团队采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秋长八月豆制作技艺”传承人钟富强。传承人现场描述了八月豆从选豆、浸泡、磨浆到传统手工制作的复杂工艺,讲述了这项承载客家人记忆的独特豆制品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
“八月豆”传承人钟富强
下午,团队将镜头对准秋长标志性的客家围屋建筑群碧滟楼和“吉隆坡之父”叶亚来故居,展现了围屋独特的建筑形制、精美的装饰艺术以及历经沧桑的斑驳墙垣,凝固了客家先民的智慧结晶与迁徙历史。
碧滟楼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叶亚来主题文化展示馆内部
行程最后一站抵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叶挺纪念馆。团队怀着崇敬之情参观展厅,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历史图片和场景再现,深入了解叶挺将军铁骨铮铮的革命生涯与不朽功勋。在叶挺铜像广场及故居等地,镜头庄重记录,深切缅怀这位北伐名将和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汲取奋进力量。
叶挺铜像广场
此次秋长之行,是一次深度的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之旅。通过与基层的对话、对非遗传承人的寻访、对传统美食工艺的记录、对古建筑群的拍摄以及对红色历史的瞻仰,团队深刻感受到秋长街道作为“客家故里、红色热土”的独特魅力。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红色资源,是周田村及秋长街道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文旅产业的坚实基础与不竭动力。队员们将持续关注并报道秋长街道的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进程,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续写华章。
摄影:曹明珠、刘丹蓉
撰稿:陈燕
初审:张雯
复审:李耿晖
终审:马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