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青藤系列活动暨“南苑讲坛”第十六讲“AI赋能,智绘未来”系列讲座(第二场)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5-05-11浏览次数:10

5月7日晚,由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主办,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党支部、第九社区党支部联合承办的第九届青藤系列活动暨“南苑讲坛”第十六讲“AI赋能,智绘未来”系列讲座(第二场)在南苑九栋志锐活动室顺利召开。本次的讲座主题是:数智化教育教学场景下的挑战和机遇。活动由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第九社区党支部宣传委员张雯主持,由来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索剑主讲。参与讲座的人数近七十人,主要有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施少翰、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刘建辉及学生代表。

活动伊始,主持人张雯向大家介绍本次讲座的主题和出席活动的领导与老师们,并对到场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欢迎。

讲座中,索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例子,从“AI重构人类生存图景”、“大模型为什么可以赋能”、“数智化场景下的人才需求变革”、“AI赋能教育教学的基本逻辑”、“教师的机遇与挑战”这五个核心方面展开讲解。他通过列举近几年出现的包括GPT-4、Sora、DeepSeek在内的人工智能工具,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数据+模型+算力”的概念,从而得出了在教育领域实现知识融合能够实现价值观校准,再到领域下沉的结论。

紧接着,索剑将教育的目的与教育领域中常见的布鲁姆认知模型相联系,指出传统的知识传授应向“培养学生的心智能力,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转变。他还借助课程教学中的信息处理和流转、课程教学中的数智化变革这两个内容,强调未来对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提到数智化的关键在于降本增效,要在教学中通过物理和虚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交互反馈与协作能力,达到课堂教学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境界。

最后,针对同学们在日后会遇到的机遇与挑战,索剑指出教师需要提升数智化素养,即技术应用与整合、数据驱动与精准教学能力、创新与专业发展能力、伦理意识与信息安全素养等能力。他鼓励同学们积极拥抱数智化,利用新技术提升未来的教学质量。

在交流互动中,同学们围绕如何摆脱使用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在课堂上使用一对一智能问答方式的可行性等实际问题进行了踊跃提问。索剑结合专业知识给予了同学们细致的解答,现场氛围热烈高涨、轻松活跃。

在本次活动中,第九社区党支部坚持做到紧跟时代潮流,紧扣数智化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性地将一直以来作为社区思想教育主要阵地的“南苑讲坛”,转变为培养适应未来数字化社会人才的摇篮。本次讲座活动为同学们打开了数智化教育的新视野,也为未来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全新思路,助力培养未来教育教学领域的数智化转型新人才。

撰稿:张雨萱 杨文欣

摄影:骆清

初审:张雯

复审:施少翰

终审:马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