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晚上7点半,文学与传媒学院在旭日教学大楼422会议室召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暨师范类专业建设研讨会。惠州市初中校长任职培训班林孝刚、胡景基、廖海鳌、严丽娟、黄小兵、翟志强、聂志聪、冯小英8位校长学员,惠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李庆春,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陈梦、中文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语文教育教研室骨干教师、20级卓越语文教师实验班学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文学与传媒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申东城主持。
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新师范”建设背景下职前教师培养、“新强师工程”下职后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和新时代中小学校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三个主题开展,8位校长做了精彩发言。
惠州市第一中学南湖校区廖海鳌副校长首先发言,他着重探讨新任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强调新教师必须认识自己、认识教师、认识教育,培训能帮助新任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但目前新教师培训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不高,教师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形式单一、效果不佳,校本研修经费得不到保障等。廖校长提出了制定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确定个人培训内容、建立教师成长档案、重视学校校本研修等有效对策,分享了惠州市第一中学“36912”新教师发展规划和培养模式,即3年内成为教学能手、6年内成为教学骨干、9年内成为学科领头人、12年内成为名师。
林孝刚作主题发言
惠州市水口大湖学校严丽娟副校长以从会到懂——“新强师工程”背景下职后教师专业成长及发展为主题,提出“五会、五能、五懂”三大概念。“五会”是指会适应、会设计、会上课、会沟通、会学习;“五能”是指能进取、能创作、能驾驭、能引领、能研究;“五懂”是指懂职业、懂学科、懂课堂、懂学生、懂发展。博罗县博罗中学中洲实验学校林孝刚校长对新教师专业成长提出六个建议:一是要热爱教育,二是不要怕吃亏,三是谦虚好学,四是培养反思能力,五是培养沟通能力,六是做好家校沟通工作。惠阳区崇雅中学翟志强副校长以“青年教师成长”为主题,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制定具体计划:一是加强师德建设,二是制定校本培训教师手册,三是开展校本教研促进专业提升;四是实施传帮带的“青年工程”培训,五是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六是构建评价奖励机制激发新教师积极性。
严丽娟副校长作主题发言
博罗县第三中学聂志聪副校长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国教育的根本遵循”为导入,为职前教师培养提出五个建议:一是要深入学习教育理念、了解教育行业,二是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三是要强化教学基本功,四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五是要多考取技能证书。惠东县铁涌好招楼学校胡景基校长鼓励青年教师在把握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跨学科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并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师德高于专业知识。惠阳高级中学黄小兵副校长结合自身经历,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五个建议:一是要用心;二是要有责任心;三是要有恒心,对教育事业要有情怀;四是用情,对教育永葆情怀;五是要用脑,要多思、多想、灵活多变,培养创新思维。龙门县麻榨中学冯小英副校长以麻榨中学为例,介绍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和学校的特色发展,认为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要从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师生管理以及学校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和完善,建议从丰富的团队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促进校园文化特色发展。
在互动环节,20级卓越班同学围绕师范生实习实践、就业方向、就职后遇到的职业倦怠和角色定位等困难积极提问,各位校长都给予了细致深入的解答和建议。
会后合影
最后,陈梦院长对各位校长的发言进行了简洁的点评和总结,认为各位校长对“新师范”建设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发展有着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大家的真知灼见与教育部师范类专业OBE认证理念和“一践行三学会”认证标准非常吻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她希望卓越班同学以各位校长学习为标杆榜样,高质量完成职前教育,提前做好职后发展规划,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陈院长恳请各位校长接受问卷调查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希望校长们继续大力支持“惠州市语文教师教育联盟”建设发展,共同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UGS”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教务处副处长李庆春对各位校长在惠州学院师范专业建设及师范生培养工作中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指导,多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持续推进共育共享、基地共建、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成果共育、质量共保等工作,学校也会做好相关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撰稿人:许佳萍、陈锦静、袁思琪
图片:黄吉群、刘思崎
审稿:陈梦
审核: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