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鲁迅《故乡》构筑起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学语文的桥梁——浅谈体验中学阅读说话课对师范生教学素养能力的提升

发布时间:2021-04-01浏览次数:245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思念和遐想。如何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来自博罗中学的朱碧陶老师以“探究‘故乡’之变,重构‘故乡’之变”为主题,将鲁迅《故乡》一课用中学上课方式嵌入大学现代文学课堂,构筑两者间的桥梁。

为进一步加强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对中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熟悉及教学教案、讲课流程的了解,我院特邀来自博罗中学语文组备课组组长朱碧陶老师,于2021年3月15日早上10点在旭日楼403课室进行经验分享,2020级汉语言文学二班全体同学参与了此次桥梁体验课。

介于桥梁课的特点,碧陶老师倾向于为学生梳理如何讲解《故乡》这一课程的思路,在课堂开头入故乡的主题,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这节课讲的内容从背景介绍到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再到深层探究,引出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这一知识。接着朱碧陶学生找到了杨二嫂、闰土和“之变从探究环境人物之变再次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最后升华文从鲁迅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引申到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学生朱老师层层递进的讲解中深切地感受到朱老师扎实的语文教学素养

此外,这次桥梁课也让刚接触师范专业的学生有了思想上的转变在中学时期的课堂上学生们关注更多的是老师的教学内容,而现在则是要更多关注教学方式和方法,让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碧陶老师功底扎实,语文素养高,课堂幽默风趣,针对不同对象调整不同的教学内容,师范生带来受益匪浅的一节课。课后,学生们表示从中懂得了学的绝不只是知识点还要通过学习观察老师的讲课方式明白和提炼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从现在开始思考和积累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撰稿:魏苑榕、张秋玉、钟天凤

图片:冯爱琳

审稿:冯爱琳

审核: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