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晚上,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学博士后王先岳先生应惠州学院科研处和文学与传媒学院邀请,在旭日大楼1-118课室为文传学院师生们做了一次题为《文学、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的讲座。王先岳老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美术学副教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教学部主任、研究员,中国画美术馆副馆长,青年画院副院长。
本次讲座主题是探讨文人画与文学、书法的巧妙关系。王老师首先介绍了文人画。文人画即文人作的画,起源于汉代,宋代时苏轼将这种作画形式称为“士夫画”,到了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才称其为“文人画”,徐渭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才慢慢出现。
王老师指出,关于文人画的核心,业内众说纷纭,但最重要的一种是诗画一律、书画同源。 “诗画一律”体现的是绘画与文学的关系,此说法出自苏轼《书郡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讲究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写意”的方法表达出诗的格调和意境。
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中国画讲究在像与不像之间,把心中的意传达出去,这叫做“写意”。王老师向大家讲解了明代徐渭的《题葡萄图》,强调徐渭所作的葡萄,看似葡萄又不是葡萄,其实联系徐渭坎坷的一生就能够理解,所作的葡萄不是墨点,而是徐渭的血与泪。
“书画同源”体现的是绘画与书法的关系。此说法源自元代赵孟頫所作《秀石疏林图》,追求的是“以书入画,书画合一”的境界。假使一幅画一有画而没有字,画的意境会大打折扣。文人画用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并往往会提上一首小诗,通过文学、书法和绘画的平衡进一步突出的意境。
王老师表示,文人画是中国画民族特色之所系,是宝贵的民族财富,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鉴赏中国画。而要学会专业地鉴赏中国画,必须深入地学习儒释道三家的文化。这样才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王先岳老师旁征博引,生动而丰富地介绍了文学、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巧妙关系,为文传学院师生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中国画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