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务
教学教务
您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务

训诂学基础教学大纲

2013年12月02日 12时00分00秒浏览次数:54设置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专业限制性选修课,是《古代汉语》的后续课、提高课。

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训诂体式、条例、原理、方法,以及发展简史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读懂并正确运用训诂材料,继承文化遗产。

了解训诂材料的三种主要体式及常用术语,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总课时数

36课时

二、课程内容体系

第一章  绪论  (3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训诂名称的由来;训诂与训诂学的区别与联系

【考核要求】(1)掌握训诂和训诂学的概念(2)了解训诂学的任务及其目的(3)了解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训诂

第二节  什么是训诂学

第三节  为什么要学习训诂学

第四节  怎样学习训诂学

第二章  注释材料  (7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随文释义的注释体式

【考核要求】掌握注释的名称、内容和分类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随文注释训诂材料的体式

(一)传注类

(二)章句类

(三)义疏类

(四)集解类

(五)征引类

(六)音义类

第二节  随文注释训诂材料的内容

(一)说明用字现象

(二)解释词义

(三)解释句意

(四)讲解语法现象

(五)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

(六)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第三节  随文注释训诂材料的解读

(一)掌握有关基本概念

(二)弄清注文详细体例

(三)客观对待古注

(四)适当加以补充

第三章  训诂专书  (6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训诂专书的类型;使用训诂专书应当注意的问题

【考核要求】掌握《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训诂专书的基本情况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训诂专书的目的、性质和意义

(一)训诂专书的目的和性质

(二)训诂专书的意义

第二节  训诂专书的类型

(一)集合贮存型

(二)遴选调查型

(三)理论分析归纳型

第三节  训诂专书的应用

(一)训诂专书的作用

(二)使用训诂专书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注释原理  (4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声训

【考核要求】掌握形训、声训、义训的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一)字与词的关系

(二)直训与义界的关系

(三)义与训的关系

(四)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

第五章  训诂考证的方法与原则  (6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以形索义与因声求义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核要求】训诂考证的基本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训诂考证的方法

(一)以形索义

(二)因声求义

(三)其他训诂方法

第二节  训诂考证的原则

(一)历史性原则

(二)社会性原则

第六章  训诂学的应用  (6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用于文言教学

【考核要求】(1)能读懂一般的古注(2)能作简单的注释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应用于文言教学

第二节  应用于古籍整理

第三节  应用于辞书编纂

第七章  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  (4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两汉的训诂  清代的训诂

【考核要求】(1)了解训诂学科的历史(2)掌握两汉训诂和清代训诂的特点(3)了解“五四”以后的训诂概况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训诂的产生期——先秦两汉

第二节  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魏晋隋唐

第三节  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宋元明

第四节  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清代

第五节  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近现代

三、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王宁《训诂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参考书目

王  宁《训诂学原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孙雍长《训诂原理》(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陆宗达、王  宁《训诂与训诂学》,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陈绂《训诂学》(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郭芹纳《训诂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黄灵庚《训诂学与语文教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方有国《古代诗文今注辨正》,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

萧泰芳等《〈古代汉语〉注释商榷》,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富金壁、牟维珍《〈古代汉语〉注释汇考》,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