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Writting
授课老师:代廷杰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
该课程是中文专业和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体探讨文章的构成元素和文体规范;探讨在写作行为过程中感知、运思、行文的衔接和转换的规律;探讨写作的方式、技巧;探讨各类文体的内在、外在的特点及写作的现代性的技巧、方法。并通过理论的系统阐释与范文的欣赏、学生的训练的结合,力求体现受体对写作的操作性的把握,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寓于教学的有机过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文体规范,认识写作过程中的相关规律。
2、认识各类文体的内在、外在特点,了解有关现代性写作的技巧、方法。
3、通过对范文的学习和对习作的解析,进一步认识不同文体的写作方式、技巧,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二、章节安排(内容)
绪论
一、写作及其规律
写作的含义及“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
二、写作与人生、与社会的关系
三、作者的写作素养
四、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与要求
重点:把握写作的含义及“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 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素养涵盖哪些方面,其要素之间有些什么关联?认识作文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
第一章 储材与选材
一、材料的意义和种类
(一) 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 材料的意义、种类
二、储材的途径与方式
(一) 储材的概念
(二) 储材的途径(观察感受、调查采访、博览精读、广闻博见)
(三) 储材的方式(观察记录、生活札记、调查和采访笔记、读书笔记、报刊剪辑、资料卡片)
三、鉴别材料的方法(鉴别材料的真与假、大与小、奇与平、鲜与腐)
四、选材的原则与要求
(一) 选材的原则
(二) 选材的要求(真实、典型、新颖)
重点:掌握储材的途径,如观察的视角、顺序、重点,以及其他储材方式。 难点:如何鉴别材料的真与假、大与小、奇与平、鲜与腐,理解材料与写作者的世界观、写作目的、与它所反映的世界之间的关系。 |
第二章 确立中心与提炼主题
一、中心与主题的地位
中心与主题的含义、作用(与材料、结构、语言之间的关系)。
二、确立中心的方法
(一) 中心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可行性)
(二) 中心的确立(可从与写作意图、材料、读者之间的关系来考虑)
(三) 确立中心的要求
三、主题的孕育与提炼
(一)主题的孕育和形成
(二)主题的提炼
四、确立主题的要求(深刻、集中、新颖、含蓄)
五、审题与标题
(一) 审题的主要任务
(二) 标题的种类和拟定要求
重点:认识中心的提炼、主题的确立与其他写作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拟定标题。 难点:理解文章主题的“多义性”与“多主题”之间的区别;主题“含蓄”与“朦胧”之间的区别;审题与其他写作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
一、思路与结构的辩证关系
思路与结构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理清思路的步骤
讲求顺序、区分材料的主次、注意逻辑关系、理清线索、编写提纲。
三、结构的具体内容
(一) 层次和段落
(二) 过渡和照应
(三) 开头和结尾
四、结构的类型
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时空交错结构、心理结构、逻辑结构(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结构)
五、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重点:掌握线索及使用线索的类型,编写提纲,了解结构的多种类型并能运用。 难点:如何对文章内部层次和段落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如何实现文章内部的过渡和照应。 |
第四章 表达技巧的选用
一、常用表达技巧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含义、作用、类型、方式
二、辩证表达技巧
动静法、虚实法、庄谐法、点面法
三、现代表达技巧
象征、意识流、蒙太奇、荒诞:其含义、作用、特征、使用方式
重点:掌握多种辩证表达技巧并能熟练运用。 难点:能实现动静法、虚实法、庄谐法等表达技巧与所用语言之间的结合。 |
第五章 语言素养与语言表达
一、语言表达的意义、作用
二、提高语言素养
三、反复锤炼语言的字、词、句
四、学习语言的途径
重点:认识如何锤炼语言的字、词、句。 难点:认识如何就具体的语境使语言能够达到准确、简明、生动、朴实,使之符合事物的性状、程度、主观情感特征。 |
第六章 修改与润饰
一、修改与润饰的意义
二、修改与润饰的范围
三、修改与润饰的方法
四、方面要求与修改符号
重点:认识修改与润饰范围,尤其不应局限于个别字、词、句的修改与润饰上。 难点:理解修改与润饰的方法,能根据写作目的使用“增、删、改、调”之法。 |
第七章 小说的写作
一、小说的含义、特征、种类
二、小说的人物塑造
三、小说的情节的构思
四、小说的环境的描写
五、当代小说创作的常见技巧
六、微型小说的创作
七、范文评析
重点:把握小说在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常见手法。 难点:认识细节与情节的关系,理解当代小说创作的常见技巧及其效果评价。 |
第八章 散文的写作
一、散文的含义、分类
二、散文的特征
三、散文的构思
四、散文的意境
五、散文的语言
六、范文评析
重点:认识散文的特征。 难点:正确理解散文写作中“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关系,把握散文意境的呈现技巧。 |
第九章 杂文的写作
一、杂文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杂文的艺术构思
三、杂文的表现技巧
四、杂文的“杂味”
五、范文评析
重点:杂文的含义、特征及其表现技巧。 难点:认识杂文与一般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与联系。杂文的风格追求与全文构思、语言使用之间的关系。 |
第十章 诗歌的写作
一、诗歌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诗歌的艺术构思
三、诗歌的表现技巧
四、范文评析
重点:诗歌的特征及其表现技巧。 难点:诗歌的运思与传达。 |
三、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外习作进行课堂讨论、课后答疑。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课外习作、课堂讨论、课后答疑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并促进学生写作基础水平的提升。
四、课时分配
每周一个专题4个课时,共12周,其中1周复习。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现代写作教程》 董小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目:
1、《现代阅读学教程》 王继坤主编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现代写作学引论》 陈果安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写作基础教程》 傅德岷等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4、《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 马正平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电脑写作:方法与技巧》金振邦著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当代写作教程》 曾焕鹏主编 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7、《写作与文选》(上、中、下)蒲永川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 路德庆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