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3-10-24浏览次数:162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中国现代文学”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一门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本课程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历程;通过赏析部分代表性作品,达到提高学生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想象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串讲文学史发展历程为主,辅以重要作家和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分析。其他的则要求学生自学完成。

四.总课时数

      36课时

  【课程内容体系】

 

第一讲  绪  论(2课时)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界定、分期与基本特征。

 

第二讲 从“写”到“做”——新诗赏析(3课时)

一.  现代新诗的产生与发展

文学革命最早在诗歌领域爆发。胡适是首开风气的白话诗人。

真正奠定新诗基础的是郭沫若《女神》(1921)

新诗的发展趋向:1贵族化: 2平民化。

二.郭沫若的《凤凰涅槃》

1.主题: 2. 艺术特点

三.李金发与象征诗的代表作《弃妇》

四.徐志摩与《再别康桥》、闻一多与《死水》:

1艺术特点:“诗的三美”。 2文学史意义

 

第三讲从现代到民间——新诗赏析(中)(6课时)

7、戴望舒与《雨巷》:

1)思想内容:

抒发了诗人在理想和现实、希望和失落间的迷离又忧愁的情感。

2)艺术特点:

音乐美、古典美。

8、现代派诗歌:

标志:1932年5月,施蛰存、杜衡在上海创办《现代》杂志。

风格:主智和主情。

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废名、金克木、林庚、路易士

 

9、冯至的诗歌:

《蛇》是他前期的代表作,配画诗,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十四行集》的艺术特点:

(1)生存与诗歌:对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的书写。

(2)感性与理性:将哲理思考融入艺术形象之中。

(3)意象和结构:具有严谨和精确的艺术雕塑性。

10、穆旦与《赞美》:

(1)内容:展现民族的苦难和诗人的情感:

(2)创作特点:心灵和现实、时代与艺术的结合:

 

11、舒婷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抒情温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

 

12、艾青与《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

诗歌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为抒情线索,描写了中国的苦难、贫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民族的热爱以及对其命运、前途的担忧。

13、李季与《王贵与李香香》:

《王贵与李香香》:是诗歌领域里实践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第一个硕果。诗歌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反映农民翻身这一主题的民歌体叙事长诗。

 

第四讲两次回答——新诗赏析(下)(4课时)

 

14、何其芳与《回答》:

《回答》:反映了现实与理想、艺术与政治的内心矛盾。

15、食指与《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赏析:惜别的心情和对于未来的担忧。

16、蔡其矫与《祈求》:

对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呼唤;以及对政治一体化的否定

 

17、北岛与《回答》:(P292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

18、海子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渴望享受平凡的幸福生活——对简单、透明生活的热爱.

(2)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对立。

 

第五讲从未庄到边城-- 现代小说(上)(7课时)

1、鲁迅与《阿Q正传》: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文。

《阿Q正传》分析:

主要内容:

(1)解剖了中国民众普遍的文化心理性格。——怯懦、愚昧

(2)反映了辛亥革命走向失败的时代悲剧。——不彻底性

(3)体现了“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想。——批判意义

艺术特点:

(1)现代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2)悲剧喜剧因素的相互融合

2、郁达夫与《沉沦》:

最能代表郁达夫创作个性的则是《沉沦》。自叙传的小说特点。

3、叶圣陶与《潘先生在难中》:

 “教育小说”的代表作品《潘先生在难中》。

 

4、丁玲与《莎菲女士的日记》:

 

5、沈从文与《边城》:

《边城》主题思想

讴歌边民的美的人性、人情,反映了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作家是从人性而不是从政治和阶级的角度提出改造社会、民族的要求,导致一定程度上远离时代和生活。

 

第六讲从讽刺到讴歌——现代小说(中)(5课时)

6.张天翼《华威先生》赏析

(1)华威的形象分析(2)艺术特点

7.钱钟书《围城》赏析

 “新儒林外史”.《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中描写、刻画中国新、旧知识分子的艺术高峰。

 

8.张爱玲与《金锁记》:

融合中西小说的创作技巧。

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与孙犁《荷花淀》

赵树理开创的“新评书体小说”。

孙犁的《荷花淀》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第七讲从必然到偶然——现代小说(下)(5课时)

 

10、茹志鹃与《百合花》:

《百合花》非常态的生活的美好人情、人性——颂歌

11、路翎与《洼地上的战役》:

主题:《洼地上的战役》是一篇以抗美援朝题材,热情讴歌中朝人深厚友谊的优秀作品。小说叙述了王应洪与朝鲜姑娘金圣姬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朝鲜人民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渴求。

12、汪曾祺与《受戒》:

《受戒》赏析:风土人情小说的代表

13、残雪与《山上的小屋》:

《山上的小屋》主题:揭示“我”和亲人之间的隔膜和对立。

 

14、苏童的《妻妾成群》:

主题:表现男权文化主导的社会秩序下女性的命运与处境。(女性的悲剧在于女性本身)

 

 

第八讲散文、戏剧(4课时)

 

散文概述:现代散文是以新青年创办的“随感录”为起点的。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一类是杂文:具有战斗性,以议论见长;代表是周氏兄弟与语丝体。

2)一类是美文: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等为代表。此外还有林语堂为代表的“小品文”。

 

1、鲁迅的《影的告别》:

该文作为《野草》的第二篇,是研究者认为最难解读的诗之一。

 

2、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主题:作家对于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

3、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其散文体现了“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文章”的追求。形成了平和冲淡的创作风格。

4、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

思想主题:作品抒发了作家重返故里既亲切又痛苦的复杂情感,诅咒了封建家庭和封建道德“吃人”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决心。

艺术特点:

浓郁的抒情性: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5、曹禺的《雷雨》:

《雷雨》主题: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它以“出走——反出走”为冲突主线,不仅暴露了上流社会的丑陋和罪恶,更重要的是,揭露了封建思想道德观念的吃人本质。

艺术特点: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融合了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

6、老舍的《茶馆》:

思想内容:一幕一时代:暴露出旧社会的黑暗

艺术特点:“人物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钱理群主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参考书目:

郭志刚、孙中田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2版

陈思和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