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教学大纲
第六编 元代文学(24学时)
一、教学内容
元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 元代文学的成就和特点。 元杂剧、南戏和散曲。
二、教学重点
1、元戏剧:重点讲授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等人的杂剧和《琵琶记》、《拜月亭记》等南戏。
2、散曲:重点讲授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睢景臣、乔吉等人的散曲作品。
三、教学要求
1、元代诗、文的发展线索只作一般性了解。元代诗人四大家仅作了解。
2、了解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
3、了解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概况:元杂剧兴起、繁荣和衰落的原因。元杂剧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元杂剧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
4、掌握元杂剧的形式。掌握元代四大爱情戏。掌握元末四大传奇。
5、了解散曲的兴起和体制特点及前后期代表作家。
6、熟练掌握关、马、王、白、郑、高明等人代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矛盾冲突等。
7、了解南戏的基本知识,南戏的产生和发展,南戏和杂剧的主要区别。
8、掌握诸宫调的概念,“董西厢”对“王西厢”的影响。
9、了解话本小说的兴盛。
绪论
一、元代经济、政治、文化状况与元曲繁荣的关系
二、元杂剧概况
戏曲产生的渊源。 元杂剧的体制(结构形式、角色、曲辞、宾白、演唱等特点)。 元杂剧的分期及各期代表作家作品。 杂剧的繁荣和衰落及其原因。 元杂剧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三、南戏概况
什么是南戏? 南戏体制特点及其与杂剧的区别。 早期南戏代表作《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元末四大传奇。
四、元散曲概况
什么是散曲? 散曲的体制特点。 散曲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散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五、元代诗文概述
六、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一、说话艺术(说话、说话四家、话本)
二、小说话本(体制、作品、类型、特色)
三、讲史话本(《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
四、说经话本(说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五、诸宫调(孔三传首创、多宫调形式、代表作品)
六、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第二章 关汉卿及其《窦娥冤》
一、关汉卿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貌
二、关汉卿的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
三、关汉卿的爱情剧与妇女社会问题剧:《拜月亭》、《救风尘》
四、关汉卿的公案剧:《窦娥冤》
《窦》剧的悲剧冲突。 《窦》剧的时代精神。 窦娥等人物形象。 《窦》剧的艺术成就。
五、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一、王实甫生平创作及《西厢记》故事题材的流变
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三、《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塑造
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的戏剧创作
一、白朴《梧桐雨》深沉的沧桑感
二、白朴《墙头马上》对婚姻自由的礼赞
三、“曲状元”马致远《汉宫秋》:一曲凄凉的抒情曲
四、马致远的神仙道剧和《陈抟高卧》
第五章 北方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一、大都作家群杂剧创作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杨显之的《潇湘夜雨》。
二、河北作家群杂剧创作
李文蔚的《燕青搏鱼》。 尚仲贤的《柳毅传书》。 郑廷玉的《看钱奴》
三、山东作家群杂剧创作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高文秀的《双献功》。 李好古的《张生煮海》
武汉臣的《老生儿》
四、山西作家群杂剧创作
石君宝的《秋胡戏妻》。 李潜夫的《灰栏记》。 吴昌龄的《西天取经》。
第六章 南方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一、杂剧的南移与衰落
二、郑光祖的杂剧创作(《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梅香》)
三、乔吉与宫天挺的创作(《两世姻缘》、《范张鸡黍》)
四、金仁杰、杨梓、秦简夫的创作(《追韩信》、《东堂老》)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一、《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二、《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三、四大南戏及其他(荆、刘、拜、杀)
第八章 元代散曲
一、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二、元代前期创作
三、元代后期创作
第九章 元代诗文
一、元代诗文概况
二、元代前期的诗歌
三、元代中期的诗歌
四、元代后期的诗歌
作品阅读和讲授篇目:※《窦娥冤》 《单刀会》 《救风尘》 ※《西厢记》 《墙头马上》 ※《汉宫秋》 《梧桐雨》 ※《赵氏孤儿》 《柳毅传书》 《李逵负荆》 《双献功》 《看钱奴》 《倩女离魂》 ※《琵琶记》 ※《拜月亭记》 《荆钗记》 《西厢记诸宫调》
第七编 明代文学(26学时)
一、教学内容
明代社会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明代经济、政治、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明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明代小说、戏剧等俗文学的繁荣状况。 明代诗文发展概况。
二、教学重点
1、小说:重点讲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等作品。
2、戏剧:重点讲授徐渭的杂剧和汤显祖的传奇作品。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明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
2、了解章回小说的产生。了解明代小说所谓“四大传奇”的成书过程。
3、熟练掌握“四大传奇”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4、了解明代传奇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代表作家作品。了解明代杂剧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代表作家作品。
5、掌握明代戏剧、诗文的一些创作群体和流派概念。
6、明代诗文作一般性了解,诗文作品以自学为主。
7、了解明代散曲和民歌的创作概况及作家作品。
8、了解明末的小品文创作成就。
9、了解明代文言小说的基本状况。
绪 论
一、明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及对文学的影响
二、王学左派的兴起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三、明代文学与以往文学相比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四、明代小说发展概述
五、明代传奇戏剧发展概述
六、明代杂剧创作概述
七、明代诗文发展概述
第一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
二、《三国演义》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主旨、正统观念)
三、《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
刘备、曹操、关羽、诸葛亮、张飞、周瑜
四、《三国演义》艺术成就及影响
虚与实的结合。 非凡的叙事才能。 全景式的战争描写。 特征化的艺术典型。 历史演义体语言。 影响。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二、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的“忠义”主题
三、传奇英雄的群像
李逵、鲁智深、宋江、武松、林冲
四、《水浒》的艺术成就
白话体成熟的标志。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连环勾锁的结构。
五、《水浒传》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一、明初诗歌与散文
二、台阁体与茶陵派
三、明初的八股制义文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一、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二、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
三、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
四、归有光与唐宋派
第五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
一、明初宫廷派剧作家朱权、朱有燉的杂剧创作
二、明中后期王九思、康海等杂剧的转型
三、讽刺杂剧《一文钱》
四、徐渭的讽世杂剧《四声猿》、《歌代啸》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一、传奇的渊源和体制,明初传奇的道学气和八股气
二、明中叶四大声腔和三大传奇
三、明后期传奇的繁荣状况:高濂《玉簪记》、孙仁儒《东郭记》、周朝俊《红梅记》
四、“汤沈之争”与吴江派、临川派戏剧创作
第七章 汤显祖的戏曲创作
一、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题材来源。 人物性格。 戏剧冲突。 浪漫主义风格。 社会意义。
三、“玉茗堂四梦”中的其他戏剧
四、汤显祖的影响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一、《西游记》的题材演化与作者
二、富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三、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美
四、《封神演义》和《西游》续书系列
第九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一、《金瓶梅》创作的时代、版本系统、作者
二、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三、白话长篇小说的里程碑
四、《金瓶梅》续书系列小说
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一、“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的繁荣
二、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三、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四、以《剪灯新话》为代表的明代文言小说
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
一、李贽的“童心说”对晚明诗坛文坛的影响
二、主张“性灵说”的公安派
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
四、明末小品文的兴盛和影响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一、明代散曲概况
二、明代民歌创作的繁荣
作品阅读或讲授篇目:
一、小说戏曲作品:※《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三言》 《二拍》 ※《牡丹亭》 《清忠谱》
二、诗文曲作品:※《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咏煤炭》 《挽王中丞》 《登太台楼》 《即事》 《送东阳马生序》 《卖柑者言》 《中山狼传》 《报刘一丈书》 《核舟记》 ※《西湖七月半》 《五人墓碑记》 《朝天子·咏喇叭》 《沉醉东风·闲情》
第八编 清代、近代文学(26学时)
一、教学内容
清初、清中叶、近代的经济、政治概况和人文潮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小说、戏曲和其他讲唱文学的发展。 诗词文创作概况。
二、教学重点
1、小说:重点讲授《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重点介绍近代四大谴责小说。
2、戏剧:重点讲授《长生殿》、《桃花扇》等作品。
3、诗、词、文:介绍吴伟业、王士真、邓燮、赵翼、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龚自珍、魏源、黄遵宪、丘逢甲、梁启超、秋瑾等人的作品。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清代、近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内容。
2、掌握清代、近代诗、词、文等各类文学作家群体和艺术流派。
3、了解吴敬梓、曹雪芹、蒲松龄、洪昇、孔尚任、龚自珍等重要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4、熟练掌握《红楼梦》、《儒林外史》、《卿斋志异》、《长生殿》、《桃花扇》等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5、要求了解其他的历史演义小说、神魔小说、英雄传奇小说、言情小说、近代侠义公案小说、狭邪小说。
6、了解《醒世姻缘传》、《水浒后传》(续书系列)、李渔等人的白话小说。了解《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其他短篇文人笔记小说。
7、了解晚清文学的分期、各期代表作家及其文学基本特征。
8、掌握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了解鸳鸯蝴蝶派小说基本状况。
9、了解清代近代的地方戏勃兴和京剧的诞生。了解《再生缘》弹词和其他讲唱文学。
绪 论
一、清代文化专制、朴学氛围与文学
二、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三、清代文学成就概述
四、近代政治、文化思潮与文学成就概述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吴嘉纪等
二、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婉
三、钱谦益与虞山诗派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
四、吴伟业与“梅村体”叙事诗
五、陈维崧和阳羡词派,朱彝尊和浙西词派
六、纳兰性德和“京华三绝”的曹贞吉(三绝:曹贞吉、陈维崧、朱彝尊)
七、王士祯的神韵说和康熙朝的其他诗人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一、清初戏曲
吴伟业、尤侗的抒情剧。 李玉等苏州派的历史剧。 李渔的风情喜剧。
二、《长生殿》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人物形象塑造
三、《桃花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塑造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一、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
二、《醒世姻缘传》
三、李渔的短篇小说
四、才子佳人小说
第四章 《聊斋志异》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二、狐鬼世界的建构
三、狐鬼世界的内涵
四、文言短篇的艺术创新
五、《聊斋志异》对其他小说的影响
第五章 《儒林外史》
一、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二、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厄运
三、理想文士的探求
四、《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第六章 《红楼梦》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二、《红楼梦》的悲剧结构
三、《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四、《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五、《红楼梦》的影响
第七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一、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
二、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
三、汪中和骈文的复兴
四、浙派词的嬗变和张惠言常州派的兴起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一、寄寓理想、炫鬻才艺的《镜花缘》
二、案头化的文人戏曲创作
三、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
四、弹词《再生缘》等讲唱文学的盛行
第九章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一、龚自珍“尊情”“尊史”的思想与创作道路
二、龚自珍的诗、词
三、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诗潮
四、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与近代前期词
第十章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一、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二、梁启超与新文体
三、近代后期散文: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林纾、章炳麟
四、近代后期诗歌:康有为、丘逢甲、南社、同光体、湖湘派
五、清季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
作品学习和讲授篇目:
一、小说戏曲作品:※《红楼梦》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司文郎》 ※《婴宁》 《促织》 ※《梦狼》 ※《席方平》 《小谢》 《劳山道士》 《青凤》 《画皮》 《阅微草堂笔记》 《醒世姻缘传》 《水浒后传》 《镜花缘》 《三侠五义》 《儿女英雄传》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孽海花》 ※《长生殿》 ※《桃花扇》
二、诗文词作品:吴伟业《楚两生行》 王士祯《真州绝句》 吴嘉纪《海潮叹》 邓燮《渔家》 赵翼《后园居诗》 陈维崧《醉落魄》 《贺新郎》 朱彝尊《解佩令》 顾贞观《我亦飘零久》 纳兰性德《长相思》 黄宗羲《原君》 侯方域《李姬传》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袁枚《黄生借书说》 黄自珍《咏史》 《己亥杂记》 魏源《寰海十章》选一 黄遵宪《哀旅顺》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蒋春霖《燕子不曾来》 龚自珍《病梅馆记》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第三部分:附参考书目: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诗经选》 余冠英
《楚辞选》 马茂元
《乐府诗选》 余冠英
《世说新语》 徐震锷或余嘉锡注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史记选》 王伯祥
《三曹诗选》 余冠英
《陶渊明集》 逮饮立或龚斌注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宋词选》 胡云翼
《宋诗选注》 钱钟书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
《话本选》 吴晓铃
《杜甫诗选》 萧涤非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白居易诗选》 顾肇仓、周汝昌
《苏轼诗选》 陈迩冬
《陆游诗选》 游国恩、李改之
《元人杂剧选》 顾肇仓
《西厢记》 王实甫
《牡丹亭》 汤显祖
《长生殿》 洪升
《桃花扇》 孔尚任
《今古奇观》 顾学颉 校注
《聊斋志异选》 张友鹤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西游记》 吴承恩
《儒林外史》 吴敬梓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古代散文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管林、钟贤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