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3-10-24浏览次数:254

《语文课程教学论》是正在兴起和建设中的一门教育课程,它是以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语文课程教学论应用现代教育思想,从学校与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关系入手,着重研究如何通过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从事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这是一门集中体现师范教育专业个性的课程,是教师素质培养的显性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整合所学各专业知识以及所形成的各专业技能而成为未来语文教师所需要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完成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中文专业其他学科落实教师教育的平台与“接口”,更是检验各门课程实施教师教育状况与水平的“试金石”。

一、教学目标

1.比较:语文课程发展史上人们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不同认识和历史发展。

2.明确: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二、教学内容

绪论

一、什么是中学语文教学论

二、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一节 “语文”的内涵及关于语文性质观的讨论

第二节  语文学科的性质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功能与地位

第二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解读

第二节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第三章  语文课程基本资源——语文教科书概说

第一节  语文教科书概述

第二节  教科书选文研究

第三节  语文教科书选文的四种功能类型

第四节  单篇选文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四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过程

第三节  教学设计方案编写及示例

第五章  语文课程知识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

第二节  语文知识学习

第六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第二节  阅读能力培养过程

第三节  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第七章  写作教学

第一节  写作能力培养的任务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第三节  写作能力训练的途径

第八章  口语交际指导法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第二节  口语交际指导的方法

第三节  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第九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一节  综合性学习教材的不同形态

第二节  综合性学习教材的共同要素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教材案例研究

第十章  语文教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语文教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语文教学研究的途径

第三节  语文教研论文的撰写

第十一章  语文教师专业化

第一节  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第二节  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第三节  语文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三、课程特色

1、课程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明确、课程理念先进。该课程明确将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反思性实践家型语文教师”作为培养目标,始终把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作为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在力求在发展学生语文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反思习惯,发展其自主研究、自主创新的能力。

2、队伍结构比较合理,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整体素质优良、后劲足的教学队伍。

3、在利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辅助高师教育人才培养、实现高校与地方互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坚持科研教研与课程建设良性互动,以科研教研带动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促进科研教研出水平、上台阶,成效显著,学生受益长久。该课程建设在省内达到了一流水平。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教学的技术手段上,采取的是传统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通过讲授与板书进行授课。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如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信息丰富的教学课件、综合使用多媒体播放器供同学观摩优秀教学课例、通过多媒体使学生与老师积极互动等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本课程教学中还非常注重课内课外结合,尤其是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专业杂志、网络资源、学生资料室、学校图书馆、中小学教学实习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研究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方面的课题研究、资料收集等活动,带领学生观摩中小学语文课堂,并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指学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自主地学习文字教材和计算机网页上提供的教学内容,完成教材各章的综合练习题。其中统一规定的四次记分作业,累计按20%记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卷面成绩100分,按80%记入课程总成绩。

六、课时设置

本课程共54课时,每周3课时。

七、参考书目

1.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周庆元著《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倪文锦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倪文锦著《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