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实验区系列活动之一百一十六】 全国语文名师刘永康教授畅谈成长经历

发布时间:2021-08-18浏览次数:277

2021年8月11日上午9点,惠州学院科研处、教务处、文学与传媒学院与惠州市语文教师教育联盟联合举办国家教师教育实验区系列活动之一百一十六、丰湖教育论坛第十一场语文名师成长研究系列访谈活动。本次活动由文传学院陈梦院长主持,在腾讯会议网络平台对全国语文名师刘永康先生进行专访。与会成员包括惠州市语文教研员,惠州市中学语文教师代表,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骨干教师代表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代表。

 

在访谈中,对于19级师范生代表汪俐宏同学所提出的关于语文教师职业选择的问题,刘永康教授表示,除了自己本身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之外,恩师周老师的教诲更使他对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刘教授说想当语文老师也是基于自己对语文职业的认识,“教师”二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责任,要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给自己带来了三种幸福感:一是教师自己的生命和智慧的延续;二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同;三是教师自我的成长和完善。也正是这些美好情怀,让刘教授在人生中多次面临从政与从教的抉择时,都毅然决然选择了从教。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幸福的,于是语文教学与研究成为了刘老师人生中特别享受且极富乐趣的事情。

在“大学期间如何学习”这一问题上,刘教授给予了我们极具启发性的回复。他认为在大学期间,应当把虚心向老师学习和刻苦自学相结合起来。他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求学时期的故事。其中他提到,他的老师汤炳正先生对他的教诲,那就是要常常躬身自问,是教书30年还是教了30遍,要在教学当中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汤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直言,自己感恩学生时期能够受到许多老师的培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远。在刻苦自学方面,刘教授讲述了大学期间与三位同伴共同创办读书会,一起制定读书计划的经历。这段经历使他养成了熟读和背诵的习惯,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获益良多。

接着,18级师范生代表黄美琦同学就入职适应问题请教了刘永康教授,刘教授谈及自己初次上课的经历,笑着坦言那时的自己虽然备课特别认真,但现在看来却是标准的“满堂灌”。针对自己遇到的教学困难,他还分享了自己从教以来所研究的第一个教学方法“四有”理论,即有用处、有心意、有深度、有趣味。他指出,教学要想吸引学生,就要遵循这一原则,寓教于乐,把课上的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模有样,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访谈的后半段,刘永康教授还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教育理念,并对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刘教授认为,一旦产生疏懒性和排他性,就意味着学术生命的结束。他鼓励各位在职老师要加强专业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他认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有一种语文教育教学的情怀,要热爱语文教育工作。他强调教师应该是一台充电的明灯,要不断充电,才能发光发热。教师应该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虚心学习教育思想,勇于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对语文教育和研究要有执着的追求。

最后,陈梦院长总结讲话,非常感谢刘永康老师耐心的教导和无私的分享,由衷地敬佩刘老师的高尚人格,辛勤耕耘、发奋图强、渊博学识以及卓越成就表达,倡议大家向刘老师学习,记住刘老师说的话: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克服惰气和排他性,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做一个像刘老师这样敬业爱业乐业的语文老师,做一盏不断充电的明灯。

据悉,刘永康先生是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教育部特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全国首个语文学科教学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学术团队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副组长、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语文专业委员会顾问兼学术指导、教育部“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主持人,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四川省中语会名誉理事长。刘永康教授连续6年担任四川省高考语文命题组长,在教研工作当中更是硕果累累,承担国家级教改及科研课题1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及科研奖项10余项。

撰稿:黄美琪

审稿:孙会强

审核:陈梦